李学军:突破困境,期待春天

发表于:2023-11-28

文 / 姚方媛

今年3月以来,上海遭遇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袭击。3月初,上海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急剧上升。3月28日、 4月1日,浦东、浦西先后全域封控,上海进入全市“静默”状态,且一直持续到5月31日。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,这真是一场莫大的灾难。一边是生产暂停、交期无限期延后,客户面前难以交待,应收款收不回来;一边是办公室、厂房以及员工工资等刚性成本仍在产生。这给原本就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实体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。

为了活下去,大批企业展开了艰难的自救行动,从新疆来沪创业的兵团子弟李学军就是其中一位。

封控期:“自杀式”保交付,只为坚守企业信用

上海燊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军很庆幸公司终于没有垮掉。但回望前几个月,李学军深深感叹:“我们的客户全部流失了,公司当时真的处于绝望的边缘,掉下去就是万丈深渊。”李学军回忆说,因为封控时间延长,无法生产,之前接到的订单自然无法交付,本该能收回的货款也收不回来,公司处境十分艰难。

就这样,工厂从3月一直停滞到4月上旬。突然有一天,李学军再也不想等下去了。“硬着头皮也得上,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。”李学军决定“自杀式”保交付,即不计任何成本,不惜一切代价,只为尽量按时交付,守住企业的信用,留住一部分客户。他深知这是一条冒险之路,但是他觉得如果不这么做,未来这些客户就会流失,订单就会更少。

形势紧迫,容不得李学军半点犹豫。他立刻联系公司所在的园区管委会,询问申请进园区的条件,并火速按照要求提交各种申请材料。4月10日,他组织了8位技术全面的工人作为“敢死队”派驻车间,并立刻投入生产。虽然这8个人不足以覆盖全部生产线,但他们硬是采用分段生产的办法,灵活解决了“全线”生产问题。

5月初,工人们终于完成了国内大部分特急订单的生产,但是如何运送出去又成了一个难题摆在李学军面前。“当时交通没有恢复,除了政府指派的物资保供车能够出入上海,上海和外地几乎是完全隔绝。”无奈之下的李学军决定走“旁门左道”,花高价借助空返的物资运输车将货物分批次送出。李学军表示,当时运输价格急剧飙升,差不多高达正常市场价格的10倍,运一次得花费将近一万元。而这多出来的成本,客户不可能分摊,只能全部由他们自行买单。李学军说,自己已经不在乎发货成本了,哪怕是赔本发,他都要千方百计地去发。“因为信用是企业的生命,如果不按时发货,就会失去企业的信誉,这些客户以后就不敢再把订单交给我们。”

解封后:客户流失殆尽,压力不降反增

6月1日终于解封了!很多企业都兴高采烈地为此欢呼,而李学军的情绪却异常低落。

“我们那时处在上不去、下不来的位置,不仅原有计划无法实施,之后的工作计划也全部被打乱。最要命的是,国外客户几乎全部流失!”

李学军的业务大多是来自欧美和日本的国际订单,他的客户很多都是做全球市场的。封控期,上海港也陷于停顿,根本无法发货。很多合作许久的老客户眼看李学军这边交付遥遥无期,不得不另做打算。为了维持他们的正常经营,也为了规避以后再次出现类似风险,不少客户开始把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其它国家,彻底结束了与李学军的合作。“生意场上就是要抢占先机,人家等不了你,就会去找别人,他们也需要拿到货物,维持自身正常运转,这无可厚非,我们只能表示理解。”

“开发一个客户很难,丢掉一个客户却很容易。这次封控,几乎把我们多年来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国外老客户全部清空了。”李学军坦言,他们国内客户本来就少,国外老客户的流失,等于一下子抽掉了他们的脊梁骨。另一方面,解封了,员工的工资必须全额发放,社保不降反增,厂租一分没减,订单没恢复,费用倒是一下子就恢复了。

看着财务给他的报表,李学军压力倍增。此刻的他如同走在独木桥上,进退两难。“朋友们都劝我说‘识时务者为俊杰’,我明白他们的意思,但哪有那么容易就能退下来的?如果躺倒不干,遣散工人,那一大笔劳动补偿哪里来?原料库里那上千万的库存怎么办?还有那数百万元花血本买来的设备又怎么处理?难道都当废品当垃圾贱卖掉吗?而且,我今年才45岁,还能拼10年,不甘心啊!”

是啊,想想都难!但不服输的信念最终还是在李学军心中占了上风,他依然选择坚持下去。

复产中:晨曦初露,期待春天

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,李学军的燊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体经营情况正在慢慢好转。

“最近稍微好一点,国外客户终于开始慢慢回流。因为他们还是认可我们的产品,觉得我们做得更好。”

“封控期间,我们“自杀式”保生产,不计成本保交付,完成了大部分国内订单,让他们大大增强了对我们的信心,也留住了不少客户;而且这些客户也有帮我们介绍新客户的。”

“疫情过后,整个市场和行业都发生了变化,我和公司领导层多次研判后也对企业的经营方向进行了战略调整。一方面产品要尝试向高端转型,研发创新型材料,做专而精的高附加值产品;另一方面也要适当放低姿态,把多年不做的小业务重新捡起来做,以求缓解生存压力。”

“我们已经做好了过3到5年紧日子的准备,先要让企业活下去,保存实力和战斗力。”。

补充采访中,记者明显感到李学军已经走出了情绪低迷期,对未来预期变得比较积极。他说,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”。目前就是让公司继续生存下去,一切慢慢来。在他看来,遇到疫情这样的偶发“黑天鹅事件”,最重要的就是“撑下去”。

“那还能撑得下去吗?”面对这个问题,李学军一笑而过,随后表示:“应该能撑得下去。外界环境变幻莫测,除了调整产品结构,努力拓展业务,增加经营收入,更要苦炼内功。现在公司也针对疫情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来提升运营管理效率,尽量压缩开支。而且最近防疫政策也适时调整了,政府还也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了不少扶持和利好政策,让我看到更多的希望。”

补充采访结束时,李学军强调:疫情让自己更清醒的认识到,面对困局和变局时,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发挥作用。当拥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后,企业就能抵御更多的风险。所以,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他们今后的主要目标。“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,改变我们能改变的。”对于李学军来说,不能改变的可能是已经造成的损失和未来的不可控因素,但是可以改变的是自己和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。最后李学军说:“现在虽是冬天,相信春天很快就会到来。”是啊,相信春天很快就会到来!我们期待未来的春天不只是李学军的春天,也是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春天!

2022年《新商》